1. 主页 > 分享

淮安人才热线(淮安医保中心电话12333)

一、淮安医保中心电话12333


淮安人才热线


联系淮安医保中心电话可拨打电话12333,具体内容如下:

1、“12333智询通”智能服务系统通过对12333电话咨询中心知识库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门户网站海量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着重突出人机互动“对话”服务方式,实现了网站在线咨询形式和交互流程的创新。截至2021年年末,全国12333电话服务全年来电总量约1.5亿次,综合接通率为84.2%;

2、1233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热线是国家重要的民生服务平台,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系统的建设,将有助于畅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渠道,提高对社会公众的服务能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电话咨询服务在民生服务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不仅成为广大群众了解劳动保障政策信息、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也提供了一个缓解或解决问题的渠道,将矛盾化解在了萌芽阶段。同时,各地在系统建设和业务开展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在系统建设和业务开展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电话咨询服务的形式和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各地电话咨询服务系统的互联互通、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和核心业务系统的业务协同、电话咨询服务系统与12333网站的互动、如何将人事人才服务纳入电话咨询服务范围等方面,需要做进一步研究。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二、淮安市地方税务局的机构概况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在这蕴藏久远历史文化和丰富物产资源广袤的土地上也孕育了肩负“为国聚财、执法为民”神圣使命的地税人。

淮安市地方税务局成立于1994年9月12日,主要负责地方税收,各项基金(费)以及社保费的征收管理。自1999年1月1日起,实行了省以下垂直领导管理体制。目前,市局下设处室11个,辖涟水、淮阴、楚州、洪泽、金湖、盱眙6个县(区)地方税务局,市区5个税务分局和1个稽查局,共有基层单位52个,其中稽查系列7个。全市地税系统现有干部职工863人(市区269人);其中处(科)级以上干部117人(市区71人)。全系统共有党员637人(市区169人),占总人数的73.81%;团员119人(市区39人),占总人数的13.8%;大专以上学历739人,占总人数的85.63%,其中,硕士3人,研究生5名。

自机构分设以来,淮安地税系统大力弘扬“公正、廉洁、务实、高效”的治局方略,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组织地税收入为己任,优化纳税服务、更新思想观念;实施综合改革、规范执法秩序;简化办税程序、推行政务公开;落实税收优惠、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干部素质、树立地税形象,确立“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和“不给税务干部有犯错误的机会”的治队和治税工作理念,谋求地税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淮安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开拓“科技兴税”之路,促进地税事业发展。

地税分设初期时的状况是:人员少、条件差、机构新、任务重、税种多、税源散,缺少应有的办公用房和办公设备,工作范围和职能也不被人们所了解。627名地税干部承担着全市1.73亿元的收入任务,负责13个税种,10项基(资)金的征收管理工作。

“十五”期间,是淮安地税在困境中发展的关键时期。创业的艰辛磨练了淮安地税决策者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局领导班子在深入调研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定了“科技兴税”的五年发展规划。开源节流,勤俭节约,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科技兴税”的工程项目中。自行研制开发和运用了税收征管软件,极大地提升了税收征管水平。2000年4月份,在互联网上设置了“淮安地税网站”,内容包括网上咨询、举报投诉、税收法规、服务承诺、纳税指南等,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直观、便捷的服务。2001年,启动运行了全市地税系统“公文处理软件”系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使公文处理“无纸化”成为现实。2003年,推出了个体“双定”户委托银行划缴税款方式,既方便了纳税人,又提高了纳税申报率。2004年,网上申报、电子申报等多元化纳税申报方式相继研发成功,与其他部门共同运行了“财税库银”联网工程,形成了各职能单位和部门资源共享的电子办税系统一体化,实现了网络应用层面的互联互通,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自2004年5月“财税库银”联网系统试运行以来,划缴税款成功率和税款入库率均在98%以上。2006年,市区地税系统成功地研发、运行了行政管理办公网络平台,并成功地与市政府行政公文处理系统对接并正式运行。“科技兴税”的战略,使淮安地税人看到“科技含量支撑地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为淮安地税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五年以来,该局累计投

入到信息技术研发和运用的资金近2500多万元。装备的PC机从十一年前的28台到目前的1079余台,并相继配置了46台服务器和2台小型机。租用了2M光缆10条,155M光缆4条,1000M光缆2条,全系统实现了远程连接,形成了覆盖城区、县区和乡村的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空距离。

――以组织地方收入为中心,为淮安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组织收入工作中,我局建立健全了严格的收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按照市委、市政府均衡入库要求严格考核,并通过采取深入开展税源普查,建立重点税源数据库,不断改进组织收入工作方法,加大专项检查和税务稽查工作力度等有效措施,确保收入任务的完成。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努力实现组织收入工作方法的“三个转变”:即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抓国有企业、生产型企业税收的做法,逐步形成与经济多元化发展相适应的税收征管格局;改变过去那种“讨税”、协商缴税的征收办法,坚持依法治税,规范执法行为,采取服务为主,惩戒为辅的征管措施;改变依靠领导协调的做法,要求和引导纳税人主动申报纳税,积极研发运行网上申报、划卡缴税系统,依靠自身力量着力解决税款申报和入库问题。通过工作方法的改进,掌握了税收工作的主动权,地税收入趋向稳定增长,连续十一年完成和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和省地税局交给的组织收入任务。1995年至2006年,全市地税系统累计组织入库各项收入169.85亿元,由1994年的2.68亿元到2006年的37.1亿元,年均递增27.28%,十二年增长了十几倍,为平衡地方各级财政预算,促进淮安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以人为本激发活力,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该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切入点,把政治思想教育作为统一思想、凝聚队伍的向心力。十年来,除了坚持开展“三会一课”和“每周政治学习日”外,每年还开展一次大规模、针对性强的专题教育和演讲活动。近年来,分别组织了“三看、三比、三珍惜”、“新世纪、地税人、新形象”、“地税风采”、“创建‘三型税务’,营造和谐地税”等主题演讲活动,用身边人的事迹来激励大家。与此同时,教育和引导每一名干部和职工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每年组织四次全体干部和职工进行税收征管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计算机应用能力;行政办公管理系统操作等知识考试,使不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的同志,都能全面掌握涉税知识和岗位工作能力。辛勤耕耘,终于换来了沉甸甸的收获。全系统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劳模6人,省青年卫士1人,市级五一劳动奖章6人;创成国家级巾帼示范岗2个、省级巾帼示范岗20个、省级巾帼示范明星岗4个、市级巾帼示范岗8个;有1个单位被团中央表彰为“五四红旗团支部”,6个单位和4名个人被表彰全省地税系统“文明单位”和“优秀税务工作者”。副局长韦晓梅等五名女税干被市妇联授予“淮安市十佳女税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市局还连续九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六年被表彰为全市目标考核“十佳”先进单位。

――改革创新两翼齐飞,依靠科学管理谋求发展。

改革与创新是淮安地税的不懈追求。1997年,淮安地税系统试行了取消专管员“包干管户”制度,实行“征、管、查”分离的管理模式,2004年初,在市区地税系统确立了“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和“不给税干有犯错误的机会”的管理理念,实施了机构、人事和征管“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改革。彻底改变了地税务干部“保姆式”的管理方式,实现了税收征管从“管户”向“管事”的转变。“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属地管理、一级稽查”的全新的管理模式正式启动。2004年8月,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在全系统投入运作,并通过了第三方现场审核认证。同年12月,在服务业、娱乐业和文化体育业实施普通发票管理办法的改革,使用刮奖发票,进一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堵塞税收征管漏洞。与此同时,该局按照市场规则的要求改革用人制度,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一级聘用一级、双向选择,以及“一岗”、“二岗”制度,打破了大锅饭,拉开了资金分配档次。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年龄,注重实践经验、实际能力和业绩效果。近年来,该局通过开展岗上竞争、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委托市组织部门按照群众测评、笔试、面试和组织考察进行公推公选选拔人才。原有用人制度被彻底打破,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使干部队伍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干部脱颖而出,形成了以发展论英雄、为发展配干部,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的正确用人导向。61名同志分别走上了处(科局)长、副处(科局)长和科(股)长的领导岗位。4名正处(科局)长、4副处(科局)长和8名科(股)长、9名副科(股)长转入非领导职务,8名同志转入了二岗。2006年,为挖掘和选拔优秀人才,又将市局机关工会主席的职位(岗位享受正处〔科局〕级待遇)在市区地税系统进行公开竞聘。与此同时,下放行政审批权,实行“阳光操作”。将上至市局下至科(股)涉税的审批权下放至前台工作人员,一次性地完成税收政策咨询、纳税申报、资料审核、购领发票和涉税审批等全部手续,杜绝了“中梗阻”。遵循“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市局机关设置9个处室,加设纪检监察、机关党委和工会,另设6个派出机构。2005年,县(区)地税机构的改革方案全部落实到位,2006年元月正式启动。因此,全市地税系统已取消了税务所这一级建制,使基层机构向扁平化管理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以扎实有效的优质服务,树立淮安地税的品牌。

近年来,我局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使全体干部和职工在管理理念上发生了由过去单纯的执法者,转换为执法服务者的根本性转变。将政务公开工作列为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拓展纳税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编印了《淮安市地方税务局政务公开手册》13000册;《下岗职工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一、二册共45000册,以及《地税税收优惠政策150问》30000册,及时在办税、办公场所赠送给纳税人。与此同时,全系统各级地税部门,围绕扩大纳税人知情权、提高税务执法透明度做了大量的工作。按照方便纳税人的原则,缩短传递链条,减少内部办事环节,对岗位设置和业务流程进行调整、简化和合并。2003年11月,在全系统全面实现从被动分散式的服务向主动集中式的“一窗式”服务的转变。多年来,该局始终坚持从经济到税收的发展观,发挥税收调控经济的职能作用,不折不扣地落实税收政策,推动全市全民创业活动,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对符合政策规定的社会福利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和安置下岗职工企业等,及时办理税收减免手续。资料显示:2003年至2005年,我们累计减免税收27906万元,其中2003年减免7362万元;2004年减免5911万元;2005年减免7494万元;2006年减免7139万元。我们还率先将营业税起征点调整到5000元,让众多业户得到税收扶持。2003年12月,开通了“12366”热线语音服务系统,以咨询电话、发送短消息等作为沟通渠道,以交互式语音应答(IVR)和人工座席服务为手段,设立了集办税指南、政策咨询、业务查询、举报投诉和建议等为一体的纳税服务平台。据统计,截至2007年4月,“12366”共接受各类咨询9.9万人次,其中自动语音咨询6.1万人次,人工咨询3.8万人次,提供群发短信服务57万户次。

――以规范监督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近年来,我们客观地总结了本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借鉴外单位的经验教训,教育引导干部和职工,从主观上真正认识到: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反腐倡廉;越是地税事业发展,越要防微杜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守得住气节。为此,我们着力规范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严格的惩戒制度。从本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实际出发,充分借助社会力量监督,着力构建使腐败分子难以得逞的体制、机制和戒律,从管理源头上把紧廉政关。全系统突出抓好“科学分权、公开亮权、严格制权”三个环节,强化了对税务机关享有的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两权”监督。在税收执法权方面,实行“征、管、查”三权分离。核定税款的不管征税,征收税款的不管查税,稽查税收的不管执行,相互分工制约。在税收稽查中,实行选案、检查、审理和执行四分离。在行政管理权方面,实行申报权、审批权、执行权的分离。在选人用人上,实行推荐权、考察权、任用权相分解。在资金使用上,实行申报权、审批权、办理权相分离。基建项目安排上实行立项、审批、招标、实施相分离的工作格局等等。对干部任免及人员调动和奖惩、基建工程招标、大额资金的安排和使用、大宗物品采购、重要项目审批以及其他重大问题,都在相应的范围进行公开,并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杜绝“暗箱操作”。全系统各级地税机关每年定期不定期地主动征求当地党政、人大和政协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信函方式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汇报工作,征求意见。请民主党派成员及其他特邀监督员对基层地税部门执法行为、工作纪律、行业作风、服务态度等进行明查暗访。建立地税工作人员公务活动守纪回执制度,聘请外部门监督员参与稽查大案的审理,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对地税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举报等。对外部领导机关、社会各界及群众的监督、投诉、举报信息,各级地税机关一经查实,坚决认真查处,并对监督、举报有功者进行重奖。同时,该局在报纸、电视上公开承诺了“三项服务、四条措施和六个禁止”,违者必究,一诺千金。近年来,已查处违反市局工作纪律27人次,35人受到经济处罚,扣发奖金6万余元。所罚款项一部分划入市局扶贫帐户,另一部分用于奖励举报人,此举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十一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加快了淮安地税人前进的步伐,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创新与发展”、“执法与服务”的建设和谐地税的工作主题,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以脚踏实地的作风,以切实可行的举措,在“公开、公平、公正、廉洁、务实、高效”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

三、淮阴工学院心理咨询热线电话


淮安人才热线


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

淮阴工学院,为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

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和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试点高校,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百城千校”计划首批试点高校。

淮阴工学院于2000年3月由原淮阴工业专科学校、淮阴工业专科学校交通分部、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淮阴职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淮阴工业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淮阴工业专科学校交通分部源于1985年筹建的淮海交通职业专科学校;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始建于1964年;淮阴职工大学始建于1975年。

2011年,学校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有枚乘路、北京路、萧湖三个校区,校园占地170万平方米,校舍面积71万平方米;设有22个教学科研单位,开设71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

学科专业与办学特色

学科专业:淮阴工学院的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程、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学校在工程技术领域有较为突出的特色,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办学特色:学校注重工程技术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在校内外积累实际操作经验。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应用的机会,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淮安人才热线


声明 :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以及网络,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i084881@163.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